每年九月,对于蓝信封来说都是最特别的月份,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一群人,跋山涉水,去遇见一群孩子,这就是蓝信封书信项目的项目地之旅。
刚刚结束的九月,有66名志愿者,他们分别前往湖南、广东两地的14所中小学,寻找有倾诉需求并有通信意愿的留守儿童,同时回访通信满一年的孩子。
项目地之旅,有欢笑,也有泪水,有重逢,也有告别,唯一不变的是,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做了八年。
志愿者小丰说:“这个世界大概需要的是一种信念吧,身为蓝信封志愿者,只希望能够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梦,能让孩子多一点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的勇气,遇见生活更多的可能。”
时间还未走远,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志愿者们从项目地捎回来的故事吧,希望从此你的心中也种下梦和勇气。
和“你”相遇(节选)
文 | 小丰
我们存在一生,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岁,最长也只不过是生命长河的一瞬间。可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们在经历自己人生的同时,也会遇见其他人的人生,就是这种相遇,碰撞出无数可能。
在遇见蓝信封之前,我参加过不少公益项目。在参加所有项目的过程中,心境都始终如一,那就是为了去遇见每一个平等的生命。很多人会去询问,为什么要去做公益?而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做公益的人有许多,动机自然就会有许多。一直以来,很感激遇到的公益人都是那么的干净和透明,笑容温暖并且纯真,每个人都看似渺小,却藏着你无法想象的能量。
对于蓝信封,我一直记得那一次巡回展,每一个蓝信封人的认真和热情,那种找到自己事业的投入感,对公益那一颗纯真的心让人觉得无比感动。
对于项目地,记得最后一天晚上的大山、稻田、萤火虫、微风、音乐,山脚下遇到的大狗,小华挡在我们前面的背影,夜半遇到的温暖的陌生人,好吃到飞起的石螺。我知道这些东西无论过多少年,都会一直存在在我的记忆里,成为闪闪发光的点。因为今夏遇见蓝信封,遇见这些向上努力的伙伴,才体会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一件热爱的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对于通信的孩子,提笔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责任太过重大,迟迟不敢下笔,我不知道要写什么,要怎样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要怎样才能变成孩子的朋友。我开始想象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长着什么样的眼睛,他不再是许许多多孩子中的一个,我们的生命通过一个个的方块字,有了奇妙的连接。正因为这种连接,为孩子负责的心一下子醒了,不是说教,也不是评价,一种如同朋友间的责任建立了。而信那一头的他却很特殊,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让我不自觉的想要变得更好,以对得起他的信任,想让自己变成一个能让他骄傲的朋友、姐姐,想通过书信的连接带他认识更广阔的世界,种下自己的梦。
生命本该如此,要永远记得自己出发时的心,要勇敢的和不同的伙伴打交道,要保持对世界永远的好奇,要怀有对生命永远的敬畏。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梦想,要更努力去碰触,去拥有,去超越,必不辱使命。
认真听志愿者讲解的孩子们
中山大学南校区志愿者队伍
去年在树下聊了一个下午的小女孩,托了她的大使寄了一条手链送我。
再见面的时候她变得稳重很多,但还是那个小女孩,她看到我的时候,我们的眼睛都笑了。—— 泥鳅
给孩子和家人拍一张合照特别开心,忍不住想象之后他们收到照片的样子。那天我们坐着聊天,听孩子跟家人聊学校的伙食、聊学习。
阿姨工作很辛苦,一个月回家一两次。看着阿姨和孩子在一起亲近地聊天,我想,也许陪伴就是你想说而我很想听。—— 大千
星星的故事
文 | 小沐
(一)
小进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黝黑、骨子里有些调皮,这是我对他的初印象。在团培中的“拍卖人生”游戏环节中,小进凭借速度取胜拍得“考上清华北大”这个很多人都期望实现的人生际遇。
“为什么会这么想得到这个人生际遇呢?”
“因为上面的际遇中最想要得到的是这个。”小进的语气中夹杂着些许顽皮。
“那你觉得现实中你能拥有这个际遇么?”
沉默了一会,“能”,他的声音虽小,带着一些犹豫但我似乎又听出了掷地有声。
想到儿时清华北大梦只会默默藏在心里,因为害怕被人嘲笑,而他却能在这个年纪勇敢地回答。未来虽不可知,可我相信有了这个目标会让他变得更好。
(二)
依稀记得那个凉爽的树荫下,我和小勇一起坐在草丛中聊天。刚开始我还有些顾虑,因为游戏环节他显得格外安静,但一切都出乎意料,他很健谈,很懂事,有种小大人的感觉。
“平时是爸妈打电话给你还是你主动打?”
“我打电话给爸妈比较多吧~”
“那平时打给爸妈都聊些什么呀?”
“说让他们照顾好自己和家里情况都很好~”
聊到这时世界似乎停止了运转,平淡的语气中我分明听到幸福在洋溢,想到平日只有他和哥哥奶奶一起生活,内心又不免几分心酸。不过他的光芒已经照进我的内心,此刻,有欢声笑语,足矣。
(三)
国庆前夕,周围的朋友都在收拾着行李,张罗着旅行,张罗着回家,我在一旁静静看着他们的张罗,幸福却在不经意间来临。项目地的孩子小峰因为等待大使回信很多天了,忍不住发信息问我还要等多久,平复完他焦急的心情后,他主动送给我节日的祝福,让我也学习进步,而且他还暖心提醒着天气凉了,让我回家也多带点衣服。小小的话语,满满的窝心似乎整个世界都暖了,都明亮了。
从河源项目地回来后,偶尔也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选择去做的意义何在。害怕重复着自己暑期“三下乡”的诟病,一味讲究着服务却局限在那有限的半个月,似乎感觉我们离开后并没有真正得益于他们自己。
当翻阅着蓝信封其他队员回访后的感受以及谈及孩子的改变时,当看着阿南一直在忙碌着为他们找寻尽量匹配的通信大使时,当看到6年前通信的伙伴现在已考上大学会很开心分享在蓝信封的点滴时,我想内心原本的顾虑似乎是多余的。
只要这些事情有后续,一直有在做着,做着那些对孩子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我觉得我的选择就有意义。
去参加活动的路上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志愿者队伍
重逢
文 | 阿虫
意外之喜 · 很高兴看到你一切安好
对我来说,这次重逢是出乎意料的。当我们心心念念一件事,也许就会遇见惊喜。三月从项目地回来之后我一直记得莹莹,记得她的笑容,记得她喜爱文学,记得她乖巧懂事,记得她挽着我的手臂走在村庄的小道,记得她的梦想是成为老师。
九月的那天中午,一个队友突然拉着趴在桌上休息的我出了教室“你快来,这里有我们三月份访过的孩子!”。我激动的跟着队友跑到了九年级教室,里面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莹莹,重逢的场面太过突然,我们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抱着这个比我还高的女孩子,感觉特别开心、亲切。莹莹依旧那么安静,但是语气中的欢喜又是那么明显,整齐的刘海,齐肩的马尾,整个人充满了朝气……
莹莹,这次重逢姐姐很高兴看到你一切安好。
既定之重逢 · 我们如老友相见
这一次项目地的第二个重逢,也是我本次项目地的目的之一,就是去见与我通信的孩子。在我主持的老生活动现场,终于见到了与我通信一年的女孩子雯雯,虽然之前在信里已经分享过相片,但是在现场我们都没有认出彼此,直到我作为主持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我跟与雯雯眼神碰撞在了一起,我看见了她眼里的惊喜,而我回以她同样欣喜的眼神。
后来我们聊了挺多,雯雯又带我去了她的课室,我看见阳光洒在她的桌子上,一切都那么明亮。我们约定了以后会继续通信,雯雯也对自己的高中和大学都有计划,真的真的希望她可以如愿。相见是如此令人激动,就像两个多年不见的好朋友,我会一直用文字陪伴她,期待看到她的所有进步与成长。
与崧岭的山水重逢 · 你的故事都在我心里
家访的那天早上重返山清水秀的崧岭镇,三月的桃花变成九月的翠绿稻田,流水依旧清澈如许,第一次跑到小溪边去触摸清凉的溪水,旁边的菜畦好漂亮。三月份来的时候雨后云雾缭绕,这一次天气清明,山变得明朗起来。前两天的疲惫简直一扫而空,我找回了那个三月份兴奋无比的自己。
在崧岭,遇见的人们,听到的故事,看见的明山秀水,全部都装进了我心里,一直保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志愿者队伍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志愿者队伍
会不会两年后,五年后,报名参加写信的孩子们的数量会减少?因为他们拥有了手机,有QQ有微信,不再对写信感兴趣。
但是我又觉得,写信虽然传统,但其中的心意却是QQ微信无法比拟的。一笔一字写下的心意,岂是快速流淌的时间能带走的呢?—— 嘀嗒
只是一个上/下午的陪伴,却想承诺用一辈子不相忘。
从走近到走进,从知道到了解,真正明白“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Darling
会回应的日记本
文 | 眼镜
两年的项目地,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真的有用吗?身边的人,家长,甚至我自己也迷茫过,不停地追问自己,然而“道行”不够,能够挖掘到的不深,只能用简单常规的思考方式来解读我所感受到的。
作为去了两次项目地的“老人”,两次的感受理解不同。第一次是做主持人,和大千“嘶吼”着,整场活动孩子们好活泼好嗨,被叫姐姐好开心,贴便利贴的孩子们下手太重啦。
和孩子真正的接触是在个访,跟做活动时的调皮不一样,一个个乖巧礼貌,准时地等在约定的地点,一层台阶两个人,聊老师同学,聊大学生活。
当时我想,每个人的生活都想要有一点可惊喜可期待的东西,像假期、像生日,这个需要在猎奇心极强的孩子身上更被放大,来自远方的人的信件,本身就是一个惊喜的存在,而我们是在创造这个期待。
九月再去项目地,是临时下的决定,出发前几个小时买了票,收拾好行李,想履行自己说过的要再去一次项目地的承诺。为了弥补第一次的遗憾,这次全程做团培师,带着十几个孩子做游戏,一度觉得自己要控制不住场面,却发现旁边很调皮的男生偷偷拍身边的小伙伴,让他小点声;几个怕生的女生在大家跑偏的时候,说不要吵,听姐姐的;男生们跑去买水,回来塞给我一瓶,“姐姐,我们也给你带了一瓶”;取物资时,他们接过我手里的大包小包,跟我说姐姐你休息会儿。瞬间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和暖心,正能量up。
个访一个男生,他说自己不喜欢和任何人说秘密,因为都会被说出去,爸爸妈妈顾不上自己,奶奶没耐心听自己的那些烦恼,每次只能写进日记,害怕被别人拿去看,就把日记本放在枕头下;家访时有个女生,带着我们抄小路,一路上说了很多话,踏进初中的担忧和自己深藏的小秘密,还叮嘱我们不能把秘密告诉爷爷。
突然觉得,孩子选择写信,就是想有一个专属于自己,可以放松交流的窗口,像日记本一样的存在,不同的是,无论开心或烦恼,始终期待能得到回应,谁都需要倾诉,而倾诉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哪怕一句“嗯”让我知道你在听我讲话也好,陪伴是回应,而大使就是属于孩子的会回应的日记本。
项目地时间安排表
华南农业大学志愿者队伍
无声而有力的支持
文 | 格桑花
跟着中东队伍为期5天的湖南项目地之行早已结束,在那里的一幕幕却总浮现在眼前。关于这次旅行,遇人遇事,所感所想,都很多很多。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家访时的见闻与感受。
在完成学校的新老生活动后,我们会对情况较为特殊的孩子进行家访。家访目的很多,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是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及他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二是了解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照顾情况和家长对我们通信项目的支持情况。而真正进行了家访后,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远不止这些。
我们队住在崔家桥,需要坐摩托车或者公交到孩子所住的镇上,再徒步进村。在与小河去家访一个名叫小灵的女生前,他先去了与他通信的孩子家,笑言早点去他家吃早饭。后来小河赶出来与我会合时,还在马路边给孩子讲解化学习题。书信之外,小河和孩子的关系早已超越朋友,婉如亲人,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小河一直在尽力帮助孩子,孩子的家人都已将小河当作自己人看待。
而后我陪小河给孩子的奶奶买些东西,走进便利店,便利店老板看到我们蓝蓝的队服,竟然知道我们是写信的公益组织。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说附近好几个孩子参加了通信项目,都感觉很好,可惜她自己女儿是非留守儿童不能参加。寥寥几句话,把我和小河感动了一把。
接着我们出发去小灵家,小灵奶奶早已在路口等侯。经过一位爷爷家时,爷爷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家里了解情况。我们向爷爷出示了身份证、学生证并简单介绍了蓝信封及通信项目,爷爷听得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疑问。小河耐心地一一解答,他听完后也很想让自己的孙子参加通信项目,可惜他初三学业紧张,我们不建议参加。
一路上,小灵奶奶又是给我们买饮料买零食又是给我们吃月饼,怎么也推脱不掉。回到家,小灵给我和小河画了画,又把自己的笔送给我们。告别时,奶奶嘱咐我们明年一定要再去她家,祖孙俩陪我们走到村口,一直等到我们上车才挥手再见,直到车开远了,她们消失在视野中。身在异乡,素未谋面却宛如亲人、好友,真是莫大的感动。
项目地这一路上,素不相识的人们对我们的支持,无声而有力,都将成为蓝信封和我们“一直在行动”的动力。
家访路上
中山大学东校区志愿者队伍
留守儿童对于孩子他们而言就是留守儿童,并没有那么多外界所定义的那些背后含义。
我们能做的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比较真实的留守儿童,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
他们有很多故事,需要的只是有这样一个人花一点点时间和耐心去听ta述说,仅此而已。—— 奶衣
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 小丰
我与蓝信封
文 | 小羊
蛮久之前,我就听说过蓝信封,一直都很想加入。无奈自己的学校不是目标院校。这次很幸运看到蓝信封招募项目地的志愿者,即使自己无法成为书信大使,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更近地接触留守儿童,更加了解他们。所以,我就报名了。
刚去到项目地的时候,我是好奇的,心想“这个地方会是怎样的呢?这里的孩子长什么样的呢?”当我第一次看到内莞中学的时候,我觉得……很大好漂亮啊。可能是我先入为主了吧,总觉得偏远山区的环境都不怎么样,所以当现实和想象出现落差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惊讶。
当我第一次见到孩子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小鹿乱撞的。心理过程如下:他们就是被贴上”留守儿童”标签的孩子吗?天啊,他们都好高好瘦;他们会喜欢我们准备的游戏吗?她们看起来很害羞,万一等下冷场怎么办?啊~~~~(心理活动精选)
反正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胡思乱想。
幸好,活动顺利地开展,和孩子们相处得也很愉快,我负责的那组,最后居然全都愿意写信,这真出乎我的意料。做完活动,下午会进行个访,有时在路上见到我,我们小组的孩子都会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真的很温暖。一下课,她们就会来找我们聊天。离开时,还有三个女孩跑出来拥抱我。
那天,我记得我发了条朋友圈:”如果你们想要,我们都愿意给你们一个拥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和想法,我们能做的不多,如果他们愿意讲,我们就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也许他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简单的陪伴。
回来以后,大家开始准备书信陪伴项目的招募和配对。配对会的那天我接到欢欢的电话,她说,有一位孩子以为我是他的书信对象,把信写给了我,而且还给了我一块心形的石头让我想他的时候看。真的想不到,最后我能参加蓝信封的书信陪伴项目,还是和我家访的孩子通信。
前不久,我回了信,也附上一颗石头,算是我们的信物吧。书信陪伴刚开始,希望这是美好的一年,希望我的陪伴能让他更快乐地成长。
感谢蓝信封,感谢队员们,感谢孩子,感谢上天。我愿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孩子。么么哒~
孩子画笔下的志愿者
暨南大学志愿者队伍
感谢所有志愿者
以及
一路上陪伴和支持我们的人
欢迎投稿至:contact@blueletterc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