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本周五(2013.5.24) 晚七点三十分
地点:中大南校边蓝信封办公室
主题:《看见》读书分享会。
协作者:小岸
记录者:七仔
分享嘉宾:lingling、小样爷、小诺、七仔
#蓝信封公共空间# 当我们试着去评判一个人时是要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人生体会,简单讲即同理心,去体会和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公共空间,有什么主题是你近期感兴趣的,也可以回复我们哦!我们会综合意见,举办相关公共空间的。
话题一:关于药家鑫
当药家鑫这件事曝光的时候,由于某些媒体不当的引导,众人猜他是富二代、军二代,造成民众带有主观的情绪。其实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在法律面前不要去管他的背景,法律一定要公平、公正,一个人痛苦的遭遇与杀人的行为,一事归一事,不能因为他的痛苦遭遇而妨碍司法公正。
在药家鑫这件事情当中,媒体有炒作的成分,为了吸引眼球,选择性的去报道,不够客观。其实药家鑫杀人的事情发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很大的原因,药家鑫的父母认为严格管教就能成材,幼年时,父亲随军在外,读幼儿园时开始按母亲要求学琴,母亲一个月工资五十块钱,三十块交上学费,学不会就被尺子打手;后来有段时间药家鑫上网打游戏,逃学,被父亲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吃住都在里面,没有窗,从外面锁上。对于后来药家鑫刺杀张妙,可以这么说,他的心态、处事方式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
即使一个人的成就再大,他的本性不会轻易被改变。不管药家鑫受到了高等教育,他的本性还是那样,他的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杀人事件发生。这里面还有人性的弱点,被触到某个点时,人性的极端就开始了。尤其是在人处于厌烦状态下,最容易发生激情杀人事件,而在那一瞬间,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事后再后悔已酿成悲剧。
通常我们看待这类事件,由于认识和理解不太一样,会不自觉带着预设和反感去看一个人,容易以自己的经验去看待,样爷和小岸都提到一个观点,要针对不同事件,有自己的原则去看待,触及到底线问题,不管是多亲密的朋友,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的判决,而日常的小事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等,站在他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人的行为。
话题二:虐猫事件
有成员提出疑问:在媒体报道中,记者到底应不应该带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接触被采访者?
媒体对于虐猫事件的各种报道,各种猜测,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事情的真实性。媒体顾及自己的利益,报道很大程度上是选择性报道,还有很多的主观在里面。事实上,新闻的核心是真实,报道不能有个人的观点,但在访谈中可以。当我们试着去评判一个人时是要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人生体会,简单讲即同理心,去体会和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对我们更全面清晰评判别人有帮助。在人际交往中,通常有群体选择性,相同价值观或气场的人容易聚在一起,例如部门面试中面试官除了客观评判面试者外,还会带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判断,这在面试中很常见,谈不上好坏,但最终面试者进入组织发展,还是选择合适且气场相符的人会相对好一些。
这其中,小岸提到了虐猫一章的最后,拍摄老人与猴的摄影师并没有去刻意迎合观众的视角和喜好,而是单纯的将事实展现,力求真实。这对于蓝信封设计项目是很好的提醒,不要去假想需求,而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是否真正需要,是否这么做能降低或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蓝信封的项目应该真实去反映孩子心声和感受的,这种通信过程中相互感受和理解才是最珍贵的。
话题三:《看见》给你的感受
小诺:《看见》带给我的是一种真实的体会,在这其中有所共鸣,用同理心从对人的认识、感受和理解,再到体会人性;
Lingling:紧接着小诺的话,通过柴静可以看到她笔下每一个真实的人,感受到不仅仅是新闻上看到的事件,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最触动的一句话是告别卢安克中,孩子说出的歌词:“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看到孩子因为卢安克在这其中的改变,深刻体会到一个专心真心在做事的人可以给身边带来的影响;
小岸:最触动的一章:告别卢安克。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我们坚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永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样爷:最核心的是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做媒体要怎样忘掉自己,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他们对新闻的欲望是什么,不要在这其中迷失自己,有自己坚持的底线和原则;
七仔:在意柴小姐的角度,很多事情的背后都有很有意思的东西在里面。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媒体的观点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