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3.6.7 19:00
地点:华师微格课室5(地理科学学院对面那栋楼左一大门进去第三层)
主题:我们要怎样面对这样的教育
协作者:芒果
记录者:蚊子
分享嘉宾:小海、忧然、小夏、YY、豆西、七仔
本次讨论从一件很常见的小事开始讨论:在名胜景观上刻上“到此一游”。大家对这样行为看法其实差不多:不认同——觉得有碍美观;觉得身边的人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于是自己也开始抵触;觉得这样的行为就是很捞。涉及到旅游公德心的问题,涉及到了不少层面;而学旅管的忧然表示可以理解,考虑到旅游经济和中外旅游心理的差异,外国人见多了名胜景观,觉得留个念没什么必要,而大部分中国游客难得见到这些事物,忙着刻字、拍照、留下见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情,考虑到为什么会这么做?从众?受人影响?考虑到“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个层面,我们不禁要谈到教育。
中国的教育制度很行政化,七仔给我们生动讲解了一番。给211、985更丰富资源;绩效考核指标是论文、专利;城乡资源分配不均;阶级明显……这些制度使教育难以真正达到它本来育人的目的。除了制度原因,还有考试原因、校园与家庭教育方式原因,使得我们从主流学校教育里面真正能学到的关于个人品格、道德方面的东西太少太少。
关于品格,关于独立思考,我们要怎么拥有,面对这样的教育,我们要怎么办呀?
忧然说,她的老师,从初中开始,其实就一直教给她很多东西。做人的道理、社会的现实,等等淳淳教诲,她学到了很多,感激不尽;小海说,父母一直让她记住的是四个字:换位思考,你如何待人,别人也会如何待你;YY、小夏和蚊子倾向于从生活中的体验出发,认为真正能学到东西,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发现,真正让我们的品格得以塑造的,不是强制性的考试、制度,而是生命影响生命。
为了让生命影响生命,让前辈的人生智慧真正为我们所拥有,我们可以主动和师长沟通,去结识更更精彩的生命;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可以去寻找良好的环境,一个肥沃的土壤对于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除了寻找好的事物,我们还要鉴别出对个人塑造有利的事情和不利的事情:我们面对外界的信息,应该更加包容地去判断,因为你不包容,很可能加上道德审判,狭隘而难以开阔;不要被自己的成见左右,看新闻可同时看三家(比如凤凰网、参考消息、新浪等),多方参考,不片面,不偏信一家之言,客观判断,切忌先入为主,这样的事情在微博传播上已经发生太多悲剧额,比如十几个人扶不起一个老人、红十字会就是烂,就是不捐钱给它、类似电影《搜索》那样的悲剧……
然后可能会到一个美好人生境界呢!比如豆西对于世界的信任,就算重建世界观,也是带着客观、尊重态度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