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成为蓝信封月捐人
。
蓝信封每一期的通信只有一年半。与一个孩子结束通信后,有的大使选择自由通信,让陪伴再延续一年半;有的大使选择重新配对,陪伴新的孩子。而这位项目老师的女儿,似乎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这位项目老师叫李瑞,女儿是蓝信封通信大使,曾用书信给陌生孩子陪伴。她看到家乡的学弟学妹们因父母外出工作而缺乏情感关怀与陪伴,便萌生了让蓝信封走进家乡校园的想法。
.
“感觉蓝信封很接地气,便加入了”
我叫李瑞,是淮阳一高初中二部的教务主任,因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同时也担任学校的心理老师,负责一千多名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从2018年起我受聘成为蓝信封的项目老师,致力于确保我们学校79位孩子的通信顺畅。
.
(项目老师李瑞老师)
.
这个项目是我女儿介绍给我的,她是蓝信封的通信大使,一直和一位陌生女孩通信。当我知道蓝信封选择传统书信的方式让孩子们与志愿者一对一接触沟通,感觉很接地气,符合当前孩子的心理需求,我就向蓝信封申报了书信项目。
我校有约600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久而久之,他们不愿与人交流,很多孩子形成了孤僻、叛逆,为了自我保护而封闭自己的性格。女儿告诉我蓝信封能帮到这群孩子,让这些孩子得到陪伴。
事实证明,我女儿是正确的。通过和遥远又不相识的大使们用文字交流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有了倾诉的欲望和安全感,他们把积郁在内心的话和感受都化作了文字释放出来。
.
。
这样以来,他们的内心就不再堵塞,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在学习中变得自强了,在生活中变得自信了,和老师家长的敌对情绪也逐渐消失了。对孩子们来说,蓝信封不只是简单的书信交流,它更像是黑暗中的皎月,寒日里的暖阳,给孩子们温暖和光明。
我真诚的希望通过蓝信封这个平台能让孩子们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获得对自己未来新的认识,从学长学姐身上看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汲取他们榜样的力量,找准奋斗的目标,努力学习,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
光阴似箭,我校首届通信孩子快毕业了,他们的学弟学妹既羡慕又热切地盼望能加入进来!我希望我们学校与蓝信封的合作之花永开不败!让陪伴永远延续下去。
.
(图片为李瑞老师写给蓝信封的信)
.
PS:文字源自李瑞老师给蓝信封项目主管的信与项目老师采访稿,表述有微改动
孩陪伴的力量——
班主任“尤妈妈”和孩子们的故事
在项目开展的三个学期里,孩子们变化很大,成长很快。在得到温暖陪伴的同时,也学会了理解他人。在这里我想要分享一个孩子与他班主任的故事。
刘梦愉是八年级2班的学生,也是蓝队长;尤永芝老师是她的班主任,班里同学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尤妈妈”。在刘梦愉同学的记忆中,尤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但有时候也会非常严厉的人。直到有一夜发生的事情,让刘梦愉同学对尤老师的印象发生了改观。
刘梦愉身为蓝队长,要做的事情很多。每次收到从蓝信封寄来通信大使们的回信,她都会一个班一个班的分发,并让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交上来,以及统计名单等。再加上那些天因为流行感冒,好多同学都没有到校,因为数量不够,还要完成统计未回校同学名单及具体情况等工作,一时之间她竟有些忙不过来。
.
.
正当她忙得焦头烂额时,尤老师走到刘梦愉同学的身旁,坐下来和她一起整理乱七八糟的信封。有了尤老师的帮助,不一会儿,信件就整理好了。然而这时天色暗了下来,刘梦愉同学让尤老师歇息一下,却听见尤老师几分沙哑的声音:“没事的”。听后刘梦愉同学愣住了,才发现尤老师生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但还是留下来陪自己一起完成工作,直到深夜。
月光洒在地上,尤老师和刘梦愉同学一起回寝室,尤老师走路摇摇晃晃的!即便如此,还是坚持送刘梦愉同学回寝室里休息。直到刘梦愉同学走到寝室门口,尤老师才放心地转身离开。
刘梦愉同学回头看到老师那几分憔悴的身影,眼眶湿润了。风是那么大,尤老师衣服很单薄,而且还生着病,却依然陪着自己做完工作,于是收回目光,往回走去,心里充满感恩,充满了暖暖的正能量……
。
。
这个故事,当时听完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可以通过蓝信封的书信项目让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升华。
。
如今,学校开启了蓝信封新一届学员招募动员会,李瑞老师的女儿,同时是蓝信封通信大使——北交大研究生殷越精心制作课件生动形象讲解加入蓝信封的意义,李主任详细指导学生如何写信,相信书信带来的陪伴将会延续很久很久。
。
= 关于淮阳一高中学 =
淮阳一高初中二部建立于2009年 ,是淮阳一高的南校区,设有七至九年级,共18个班级,110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
。
.
—END—
文/秀玲
编辑/大婷
图源/蓝信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