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加入蓝信封月捐计划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广东志愿者
。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你还会提笔写信吗?
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坚持用书信一对一陪伴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至今已为全国8.6万名乡村儿童提供书信陪伴服务,来往信件达80万封。
在这些志愿者的背后,2012年,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民政部门注册,2014年,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获“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省级示范项目”,后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这数十万个小小的蓝色信封里,装着孩子们心底的秘密,和一个又一个跨越时空的陪伴故事。
这份笔尖上的“志愿”,更见证着十年间“志愿广东”以生命影响生命走过的非凡历程。
.
.
01
“姐姐,我跟你说……”新学期开学,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落坪九校的初二学生张浩宇接到蓝信封通信志愿者陆媛悦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打去的视频电话。
视频那头,小男孩开心地掩面而笑,手指缝传出他“姐姐”“姐姐”的叫声,谈话间,快乐与小傲娇溢出屏幕。
。
。
浩宇回忆说,“那时候第一次写信,我就非常好奇。我在想,能跟我写信的志愿者哥哥姐姐生活习惯是不是和我一样啊?性格和我是不是聊得来呀?所以我当时就想尝试一下。
志愿者姐姐总是最温柔地告诉我,认真倾听我说的事情,学校发生的好玩事我可以和她分享,我觉得志愿者姐姐就相当于我的一个挚友。生活中有一个挚友,会在我未来的道路上给我很大的帮助,收获和成长。”
。
。
看到短短三年不到,浩宇成长得如此健谈,对自己也这么关心、牵挂,志愿者媛悦的眼眶不禁有点湿润,“浩宇的表达能力有非常大的进步!最开始给我写信描述家乡时说的就是‘四周都是山,山下有一条河’。刚刚视频电话中,浩宇表述得越来越完整、清晰,整体很有逻辑,这是很棒的事情,我会觉得我们都有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
这对姐弟的通信始于2019年10月,那时的浩宇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媛悦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媛悦了解到蓝信封,经过考核培训与双选配对,在浙江的大学生媛悦和在湖南的留守儿童浩宇开始了书信交流。
这也是志愿者媛悦第一次接触乡村儿童心理帮扶,“这个小朋友给我一个很大的触动。我们2019年开始写信,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学校收发信暂停。但是,在2020年5月我收到他那年第一封来信的时候,他还祝我新年快乐。
我在收到那个‘新年快乐’的时候就释怀了,即便过去我自己会觉得给到他的影响不是很多,但是那个影响不是在当下你能看见的,而是在过了五个月之后,再收到他的那封信的时候,我会意识到,我是有在被远方的这样的一个小朋友记挂着的。
我们不仅仅是在分享日常,我们也有在产生更深的联结。那一份触动会让我觉得,看事情不能只看当下,要更长远地去看,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慢慢地浮现出来。”
。
。
通信志愿者们给留守儿童周期为至少一年半的通信陪伴,教孩子学会倾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社会,帮助他人,遇到困难更主动寻求外界帮助。
浩宇所在的乡村学校有不少学生都有配对的通信志愿者,他渐渐发现,自己和小伙伴都有了变化,“姐姐经常会给我发一些她大学生活的照片,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一点憧憬,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有一次,姐姐还跟我说她谈恋爱了,跟我分享。每次没考好回到家,家里人对我骂骂咧咧一阵输出,我就只能跟志愿者姐姐诉说。她会以最温柔的方式安慰我,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这样我才听得进去。志愿者姐姐跟我交流的时候,我心里也能明白,越亲近的人会用最严厉的话语教导你,所以爸爸妈妈都是为我好。”
受到某种感召,浩宇的父母后来回到孩子身边,浩宇结束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快乐,更阳光。而媛悦,也获得授权,成为蓝信封在高校的正式召集人,招募通信志愿者,为更多的留守儿童寻找心灵陪伴者。
。
。
02
2022年秋季开学这天,当身在蓝信封广州总部的媛悦告诉浩宇,经过大学毕业前一年的实习,她最近已成为蓝信封的全职员工时,浩宇满脸骄傲和自豪,“跟我写信的志愿者姐姐因为我去了蓝信封工作,那我心里面可自豪啦!我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视频那头,媛悦充满肯定与欣赏地回应浩宇“是的,你真的有很大的影响力!谢谢你!”
.
.
媛悦关心初二新学期浩宇有什么愿望和期待,他边回答边忍不住跟姐姐聊起了学校的事,“我心里面目标就是生物和地理平均分能够在95以上。老师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我的字写得像猪八戒一样。但是,我每次联系上志愿者姐姐的时候,她总会说‘浩宇弟弟,你又练字了呀’。我没练字啊,志愿者姐姐都这么说了,那我肯定不能辜负她对我的期望,所以每次写信我都当成练字,很认真。”
“那句话是我写的!因为我确实看到你从第一封信到后面字体变得更工整,错别字也比较少,所以才会这么夸你,真的看到了你进步。这里也想给你点一个赞,特别厉害!也希望浩宇写作业的过程也保持像写信的这种认真,一笔一划地写好。”
“好!”浩宇给了媛悦这份期待一个迅速而干脆的回应。
.
.
在媛悦看来,以众人之力成就众人之事,只有让“大我”变得越来越好,“小我”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我从志愿者,到召集人,到实习生,到成为全职,就是一直去行动的过程。信除了写起来,还得写好。我们会基于每一对通信关系进行书信评估,从情感表达、认知加工以及榜样作用这些维度,给通信志愿者和孩子打分。通过分数,我们能看到一些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针对通信志愿者,每个月底都会开培训课程,帮助大家了解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和背景是什么样的,怎么去回应他们在信件中描述的一些问题。所以,在写完信之后,志愿者会明确感受到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给孩子带来影响和改变,会接着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看到自己会有一些成长。”
.
.
03
和媛悦同时入职蓝信封成为全职公益人的,还有曾经的留守儿童张家慧。
十年前,2012年夏日的一天,在广东河源紫金的家慧,收到了蓝信封配对的一位就读于中山大学数学系的志愿者姐姐写来的信。
“我们家在偏远的一个小镇上,爸妈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只能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沟通。通话中,他们关注的点特别少,就是问有没有吃好喝好,成绩怎么样,也不会去觉察到我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需求,或者是需要开解的地方。”
改变似乎是无声,但又是有形的。志愿者姐姐的信为家慧推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这对姐妹也走进了彼此的内心。
“志愿者姐姐开导我的自卑情绪,对我和同学相处不愉快的地方她也会进行开解。我初中阶段的变化就是对外面的世界会更向往,因为认识到一个更加美好和广阔的世界。之前我没机会了解大学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大学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在我青春期没有向父母表达出的那些话,藏在心底的事情,我都有跟志愿者姐姐分享,我变得更爱表达了,也更愿意去沟通。”
四年后的2016年金秋,在收获的季节里,已考入大学的家慧成为一名通信志愿者,正式投身这场志愿接力实践,用笔尖延续爱,“我高考完的那个夏天,一个意外的契机,同乡会的一位学姐发布了蓝信封正在招募通信志愿者的一篇推文,我刚好看到了。原来蓝信封还有在做!我就特别惊喜。那时我还没有到大学报到,当时就提交了报名志愿者的申请。因为我也是过来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们(乡村留守儿童),贴近他们,会更能听到他们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
.
.
几年后,家慧的妹妹也加入通信志愿者的行列,爱心的接力棒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今年8月,离家慧当初收到第一封通信大使来信已满十年,她本人作为通信志愿者,也开始了与第三位留守儿童的书信交流。
。
。
家慧选择加入蓝信封成为全职公益人,是在大学毕业两年后的2022年夏天。受到“起而行之,方乃青年”这句话的感召,在同为通信大使的妹妹鼓励下,家慧听从内心的召唤,辞去原有的工作,追寻自己的志愿公益“中国梦”。
“之前那份工作让我有一种消耗、迷茫的感觉,很焦虑。对自己进行思考和反问,发现蓝信封竟然在我的生命中已经存在快十年了,觉得我和她是有一种特殊的缘分的。我跟自己的亲妹妹沟通是比较多的,她也是通信志愿者,她就很简单地把蓝信封招聘的推文链接发给我,说‘你去蓝信封吧,我觉得你在这里会快乐的!’公益不需要一时头脑发热的人,更需要的是在坚定自己的内心之后,你真的想要做这个事情,你才要来。”经过一星期的深思熟虑,家慧写下了自荐信,向蓝信封投出简历。
家慧在蓝信封主要负责所有通信志愿者的咨询,在这里,她找到了真我,“很开心!而且挺享受的,全身心、百分百地投入自己,没有感到很苦很累。有一些小成就就会很激励我,有很多感到很快乐或者很感动的时刻。”
。
.
04
时针回拨到2008年,一则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引起青年周文华的注意。
他和一群中山大学学子共同发起蓝信封行动,毅然背上行囊前往乡村调研,回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求。他们通过网络论坛召集到两千名志愿者,当中有18%的人成为通信大使,开始了与360位留守儿童为期三个学期、每月一封的一对一书信交流。
2012年,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民政部门注册。2017年起,蓝信封组建全职团队更专业化地运营项目,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走向专业化、规模化。
.
.
蓝信封合伙人陈彩娇,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娇哥”,她2013年开始了公益长跑,见证了很多温暖的通信陪伴故事的发生,也推动这个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成长为有6.8万名志愿者,服务8.6万名乡村儿童的团中央、民政部全国示范项目。
“我们主要是通过跟地方政府合作,向全国的学校推广。从最早只有广东、湖南十多所学校,到现在全国26个省市区700多所学校,都是我们从2017年开始走专业化道路以来的一些小的成果。到现在,蓝信封已经有80多万封信件,我们办公区最多的就是信件,里面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
比如,孩子很喜欢他的哥哥姐姐,就会在信里面塞糖果、红包、小纸条什么的,很直接、很纯粹地表达对哥哥姐姐的喜欢。志愿者收到这些信件的时候,经常糖和巧克力都已经融掉了,但内心是满满的感动。”
.
.
在娇哥看来,志愿服务是做影响人的工作,如果将孩子比喻为小树苗,在成长期最容易长出树杈,及时发现并修剪掉那些影响成长的树杈,能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在严格的对同理心等的考核下,蓝信封志愿者通过率只有两成多。
团队通过一系列专业化建设,建立起了一个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闭环,坚持做长期主义者。娇哥说,“逐步深入地去看到到底在发生什么事情,再慢慢去找到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也逐步监测所有通信过程当中孩子可能发生的问题,建立‘红黄绿灯机制’。特别关注‘红灯’的问题,我们搭建数据库,整合更多外界资源,心理专业的专家、顾问作一些介入、干预,回应乡村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再慢慢地越走越深。”
.
.
05
蓝信封的发展历程,是“志愿广东”建设的一个缩影。
团广东省委、省志愿者联合会联合相关单位自2014年发起“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至今累计整合33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包括“蓝信封留守儿童书信陪伴项目”在内的超过170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能力建设、资源链接、宣传推广。
据“i志愿”系统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全省注册志愿者超150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超13万个,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亿小时。广东志愿者体量居全国前列,平均每十个广东人就有一位志愿者。
娇哥参与并见证了“志愿广东”走过的这十年非凡历程,“十年前,参与志愿公益的选择会比较受限,类目也比较单一。现在的志愿者活力、创新越来越强,服务内容从表层、基础,不断变得深入、丰富。我们的志愿者也有越来越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深度跟十年前相比,向前跨了一个台阶。我个人很能感受到广东志愿服务这十年来整体非常大的进步,不断地去培育着志愿公益行业储备一波又一波年轻的力量。”
.
.
电影《志愿者》中有这么一句对白:“一个人的一辈子有70年。如果把七十分之一的时间拿出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生将更加美好。”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每位志愿者身后,都是一串串坚实的关于助人自助的脚印。用蓝信封合伙人娇哥的话来说,志愿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点点。
“这是我从事志愿公益的十年,我不太认为这是一种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不需要去坚持的!你只会铆足了劲儿,吃饭、睡觉,日常生活中都是这个事情,不存在坚持这个说法。热爱是不断在一段又一段的经历当中,让你不断地厘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密切的连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共同体的一部分。这样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是非常触动我的。
成为志愿者,我一边在帮助别人,我也在被滋养着成长。青年人是有力量的,不是看到希望才去行动,而是行动的人多了,然后我们才看到希望。”娇哥的眼睛里,满是清澈、真诚与希冀。
.
.
– END –
文/广东志愿者
编辑/广东志愿者
图源/蓝信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