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加入蓝信封月捐计划
。
孙英:蓝信封月捐人
拥有一个孩子的在职妈妈
目前从事教育培训工作
2020年10月加入蓝信封
“写信曾经是我前进的力量,它带着我飞过无法忘却的童年。我也希望它能陪伴更多孩子的童年。就这样,我毅然加入了蓝信封通信大使的行列,也成为了蓝信封的月捐人。”
.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宝突然拿着一本书来问我:“妈妈,我想写信,写给天上的爷爷,写给弟弟,写给我的好朋友们……”
我愣了愣,摸摸小宝的脑袋说:“好啊,等下我们去买邮票和信封,写好妈妈和你一起寄出去。”小宝兴奋地欢呼着。
此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信封、邮票已经离我们好远好远了。但书信在我的童年里,也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信里是我的思念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农场,学校离家比较远,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住宿了,一周回家一次,独自住校的时间是那么漫长。夜晚无事可做,我就喜欢拿出笔来写信,趴在宿舍的上铺,任自己的想法在笔下自由飞翔,一行行的字犹如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带着我的思念飞到了妈妈和爸爸的身边,而我也突然觉得不那么孤单了。写信的习惯就一直坚持到了小学毕业。
.
.
在上中学前,妈妈把我的学籍关系从农场转到了哈尔滨。她希望我能在更好的环境里读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那时的我寄宿在哈尔滨的姥爷家。姥爷是位退休老干部,大抵是习惯了给下属发送命令,在家里也是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样,叫人不太敢靠近。
我的姥姥是姥爷的第二任老婆,对于她而言,我像是个外来的麻烦。每次见我,她仅有的笑容几乎都是从脸上挤出来的,那种笑容我至今仍无法忘却。
自从转到哈尔滨上学后,我只能寒暑假才能回家,而我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慢慢成了一种期待,一种渴望,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接送,而我只能一个人背着书包低头走,我知道自己根本不属于那座城市,不属于那个“家”。
陌生的“家”,陌生的学习环境,陌生的城市,让我变得越来越内向,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只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看书。
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我又开始写信,在信的海洋倾诉我的心事。信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也会经常给父母写信,但因为当时的运输并不发达,来回的收寄信件时间很长,等待回信的时间,对于渴望家人关爱的我来说,犹如一个永远无法跨过去的黑夜。
。
足够优秀才值得被爱吗
看多了冷眼,我的心里开始有个声音:我要证明给你们看,我不差。
我开始努力学习。姥爷家没有我的给我的桌子,写作业只能趴在床边上。胳膊压酸了,换个姿势写;腿酸了,就蜷起来再伸直继续写….微弱的灯光,常常陪着我熬到深夜,在床边上不知不觉的睡着便成了常态。
.
。
为了这个事情,姥姥还批评我浪费电,不懂得珍惜。我慢慢也习惯并接受了这一切。
直到第一次家长会,一切都开始变了。
当我低着头把排名单递给了姥爷,小心地邀请他去参加时,姥爷还有些不爱搭理。当他看到我的排名是全校第一名的时候,他笑着大声说:“这个成绩必须去开家长会啊。不愧是我的外孙女。”边说还边喊姥姥帮他准备一套像样的衣服。记得那一天,我的排名单在姥爷的手里放了很久,他眼里流露出来的喜悦是无法遮挡的。
听说了我的优秀,妈妈也计划着要从农场到哈尔滨来陪读。等她来了,我就要拥有一个属于我的家了。似乎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
总有些无条件的善意
一直到初三上学期,我的成绩都是排在全校前两名的,这个成绩要感恩于我的班主任,她给予了我许多照顾。包括帮我带中饭,放学后她把我接到她的家里写作业,复习功课……
.
▲ 三年来和“白月光”的书信
.
因为她的爱和付出,让我懂得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爱的,有温暖的,而这份感动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地治愈着我。
然而这样的好景终将没有熬过初中毕业。
因为要留在农场处理妹妹转学的事情,妈妈不再能到哈尔滨来。期盼已久却又瞬间落空。我对学习的热情因此削减,成绩也开始下滑。
初三下学期,学校被分配了一个难得的保送生名额。权衡了我和另一位同学的成绩,学校领导决定把这个名额给到对方,尽管他常年排名第二。
我的班主任坚决不同意,她认为三年来我的排名一直是第一,只是当下状态不太好,这个名额非我莫属。
为了这件事情,班主任和校长,主任都发生了争吵。或许因为她是教育局几次评选的骨干老师,是学校的核心优秀老师,学校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
我陷在妈妈不来哈尔滨的失落里,情绪无法得到释放,内心无法得到安慰,最终在体育测试中失误,在保送的考核中被刷掉了。这次的失误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保送的省重点中学是非常有名的,进入清北的几率是极其高的,假如当时真的走进了这所高等学府,我的人生也许也会不一样。
这得之不易的名额,却在我的手上落幕,我让她失望了。
.
留守也没关系
在那之后,我认识了一个词——“留守儿童”。我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只不过,我不是被父母留守在家乡的孩子,是被父母留守在外面世界的孩子。被留下的不是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心,而我们等候的不是一个多么充足富裕的生活条件,而是一颗等待被爱的心,和无处安放的情绪。
很长时间我无法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但这些经历对我来说,一直影响着我前进的路。正因为自己感同身受,我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合适的机会帮助更多的人。
2009年我正式加入了志愿者的组织。这14年,我格外关注儿童(智障、残疾、自闭症、留守),也通过自身学习懂得了更多有关于儿童心理学方向的知识,试图在它们之中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向。
。
直到一次无意的网页浏览,我看到了蓝信封。看着那封蓝色的信纸,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曾经,找到了我想找的方向。写信曾经是我前进的力量,它带着我飞过无法忘却的童年。我也希望它能陪伴更多孩子的童年。就这样,我毅然加入了蓝信封通信大使的行列,也成为了蓝信封的月捐人。
今年是我加入蓝信封的第三个年度了,在信中我也看到了妹妹无助无力的内心。她在信中写到:“身边的朋友也很多,为什么总有一种找不到知心的感觉呢?”是啊,或许聊天的朋友很多,但却无法说出内心的独白。此刻的我希望能成为那个可以让她倾诉的人,成为她远方的精神支柱,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给到她力量和方向。
我想告诉远方所有的孩子们,我曾经和他们一样,也是一位留守儿童,但请记得只要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面带笑容,心中有光,我们的世界一样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感谢一路走来所有的遇见,治愈了我14年。很喜欢蓝信封的一句话:“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点点”。前面的路还很长,快乐并幸福的迎接下一个14年吧。
。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愿每个生命都被温暖陪伴。
.
。
– END –
文/蓝信封月捐人 孙英
编辑/小信子
图源/蓝信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