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了解蓝信封月捐计划
。
.张婉宁:蓝信封实习生
2022年9月加入蓝信封
“在20年来几乎单线前行的生命中,蓝信封像一条神奇的纽带,在我的周身编织出绚烂多彩的网,我循着丝线的方向探索,孩童般好奇而兴奋地与更多的人、事、物(通信大使和孩子、通信故事、信件)产生联结。与蓝信封同行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每一次努力都有迹可循,内心很充盈,再感到幸运之余,我忍不住为自己鼓掌。”
.
我迟到的“青春叛逆期”
印象里,我是一个没有叛逆期的小孩,遵循着爸爸妈妈的安排,读书做题升学,高考也算是交了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填志愿的时候爸妈只一句“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就把我想学的应用心理学给了一票否决。
我心里有些闷闷的委屈,可什么也没说,在他们的“精心研究”下填报了“医学检验”。10多年来我的生活平静又无趣,像没有景观的人工湖。
大一上学期的寒假,我做了称得上人生中独一件的极度叛逆的事——转专业去了“精神医学”。从一个爸妈口中就业没有压力的专业来到了一个前景光明但未卜的专业。这一次,毅然决然的,在爸妈几个晚上的劝说和分析下也没有动摇的,我通过了转专业考试,来到了新的班级。
▲ 婉宁的转专业申请
不知道是不是带着“我自己做的决定我要为自己负责到底”“我要让你们看看我的选择也没有错”类似的想法,来到这里后我对于学习的热情重燃了,相比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提高了不少,一种有推动力的快乐和满足也时常包裹着我。
以前,当我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时,爸爸妈妈总能用一句“我们是不会害你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来有力地驳回我的任何发言。现在我觉得,除了说明你们的生活方式不太健康之外,这证明不了什么别的东西。
我热烈地欢迎着我迟到的叛逆期
从舒适圈踏入新的环境,即便是我自己义无反顾的坚持和选择所促成的,仍免不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从零开始认识同班同学,需要补修的课程,准备搬出宿舍和原本的舍友告别……全新的压力随着改变铺天盖地地袭来。
而为了要证明给爸妈看“我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我执拗地选择把眼泪和哀怨往肚子里咽,早上一睁眼就往自习室跑,一坐就是一整天。晦涩难懂的知识,长时间伏案的颈背酸痛,新班级完全陌生的同学,我亲手给自己压上一层层重担,重得我几乎不能喘息。
▲ 自习室里奋笔疾书的婉宁
直到那个泡在自习室的下午。我从繁重的医学课业中抬起头,望向窗外,天空糅杂了风和云,呈现出春日限定的蓝色。
再环顾教室里,厚重的窗帘拉了一半,白炽灯开得敞亮,因为还是上课时间,来自习的人不算多,却无一例外都是极度专注与深深埋首。我感觉到被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氛围笼罩,拿出手机来漫无目的地刷着。命中注定一般,“蓝信封通信大使”这几个字跳入我的视线,于是整个下午我在很多App之间来回切换着,带着奇妙的兴奋感和使命感搜集相关的信息,也在当天就提交了前两轮的审核。现在回想,我的身体仍记得那种突然松绑似的舒适感。
再抬头的时候,我的嘴角应该带有上扬的弧度。不知道什么时候划开的窗隙,溜进来了丝丝携有花香的春风,吹得窗帘摇曳,那沉闷的灰色在阳光下也透出一股前所未见的生命力和蓬勃感,就像我来到这世间的20年一样。
5月的时候尘埃落定,我和我的孩子开启了第一次通信。我郑重地写下文字,但应该难掩其中的欣喜。
▲ 婉宁写给通信孩子的第一封信
如果说成为蓝信封通信大使是给那时“身上背了很多枷锁”我松绑,让我的生活还可以拥有读书学习之外的“不算是正事”的动作。那么成为蓝信封九月线上实习生可以算得上是我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反叛。
“做这个实习会不会分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本领。”
“有这些功夫你应该多看看书。”
爸爸妈妈依旧秉持着“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的理念,语重心长地规劝我全身心践行唯一的单线任务: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找到好工作。真是十分格式化的人生。
我的心叫嚣着反对这样的观念,但嘴上给的保证是“我会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再兼顾我想做的事情的”。他们不那么支持地同意了。我无声地欢呼着胜利,迎接我迟到的叛逆期光临我的世界。好像我正在完成寻找并成为真正的独立的个体的伟大使命,而现在我又朝着这样 的自己迈近了一步。
我对自己进行大刀阔斧的雕琢
我不需要在每个细节上精雕细琢,斟酌着下笔。我是一滩泥,我可以成为任何“形状”。我享受在每一次新的体验和尝试中鲜活着的自己,关注最先蹦出来的心的感受。
在经历了四轮筛选之后,我成为了蓝信封线上实习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感受到了一种由内心主导的力量,不同于我成长经历中其他来自外界(父母期待,同辈压力等)的驱动力,在完成任务时,给我带来的是幸福和充实。
去年9月至今,我经历了好多好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制作“4F思维导图”,第一次和通信大使进行结业回访,第一次倾听书信故事,第一次录制“实习生结业感受视频”……
▲ 婉宁与蓝信封工作人员一对一对话
第一次真切地来到职场,亲历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下严格而有序的考核、复盘制度,聆听了许多独特温暖的书信故事,结识了一群发着光的、有温度的大学生伙伴,也有被全职伙伴们温柔但坚定的步伐鼓舞和感染到。
小组负责人及时细致的反馈和沟通,全职伙伴的支持和鼓励,实习生“队友”的经验分享和相互间打气,我身处于一个热气腾腾的、充满能量的大家庭中;每一通电话的拨打,每一封信件的审核,都能够被看到,每一秒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都有迹可循。我又好像站在领奖台上,聚光灯打在身上,我的“努力”能被自己看到,我忍不住为自己鼓掌。
▲ 婉宁与同期实习生的互相鼓励与成长
和蓝信封一同行走的日子里,内心很充盈,我感到特别的幸运。
在20年来几乎单线前行的生命中,蓝信封像一条神奇的纽带,在我的周身编织出绚烂多彩的网,我循着丝线的方向探索,孩童般好奇而兴奋地与更多的人、事、物(通信大使和孩子、通信故事、信件)产生联结。每一次相遇都是独特瑰丽的经历,我又像在海边收集贝壳的孩子一样将珍贵的“它们”郑重地摆放在心中的展示柜中,一切都是人生旅途中的宝藏。
我突然意识到“好好学习→找好的工作”才不是什么一一对应的标准模板,人生的主线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地看见和体验。
在22年的10月我还开启了一段校园恋爱,那是两年前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我不会去想的事情,那时候的我背着很重的行囊,从第一天就立誓要攀上很高的山(保研),哪怕我不知道山顶有什么,哪怕我总是很累,不经意间就会疲惫地往下滑落甚至有直抵深渊的危险。可我总是不敢停下,被滴答滴答流逝的时间扰得心神不宁,大汗淋漓地往上爬,还要“警觉”地盯着身边同行的人。“不能被落下啊!”我时刻给自己敲响这样的警钟。
现在我依旧在攀登,只是这座山只有我一个人了。我不再望着山顶,我更关注沿途的风景。我挑选那些风景优美或是神秘的小径,卸下沉重的包袱进去一探究竟。我会被随风飘来的未知的花香吸引着,去找寻一片花海或者只是一丛花。慢一点也不会怎么样,没爬上山顶也不会怎么样,我看到的是属于我的沿途风景。
9月的奇妙契机,或者还是从那个和蓝信封相遇的春日下午算起吧,让我停下不知道为什么去往目的地但形色匆匆的脚步,去倾听我的内心,去看我想看的风景。那天春风吹起帘布,阳光漏进教室也一并探进了我的心。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山,我拥有我人生的最终解释权。从来没有“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走该走的路”,经历的每一趟旅程都会留下脚印,在时光的尺度上,在名为心灵的纪念册上。很喜欢的一本书《无声告白》中写道,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寻找真正的自己。
找到自己的人固然度过了无比幸福和美好的一生,一直在路途中的人也绝对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愿大家都能在生命中旁若无人地起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想做的事,去爬属于自己的山。
我们始终相信,不冷漠,了解他人,起而行之,方乃青年。
—END—
文/蓝信封实习生 张婉宁
编辑/大婷
图源/蓝信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