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了解蓝信封月捐计划
蔡素意,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
2022年11月通过考核成为线下实习生
“如果书信是连续剧,家访更像是一部电影。在书信中,我看到了多元的乡村孩子;而家访中感受会来得更快,也可以从孩子的真实环境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两者都让我对专业学习有更加强的认同感,社工对孩子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帮助,对孩子健康成长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有意义的。”
——素意 线下实习6个月的感想小结
*蓝信封已与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展3期的实习合作。
书信是一部连续剧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选择自己的大学专业的,对于我来说,我当时没有想过能进入现在读的这所大学,所以在选志愿时随便填了几个不用学数学的专业。误打误撞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又在一次学校实习宣讲会上遇见了蓝信封,便来到了蓝信封实习。
因为疫情原因,第一段实习是线上办公,当了实习生之后,接触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案例库,接触了很多和学校里不一样的东西,看到了非常多元的孩子。
一开始我容易感到“痛苦”,从专业学习的学生身份到实习生的突然转变让我不得不去适应工作的节奏——时间不够用,做事效率也不高,在整理案例的时候容易感到焦躁。
接触案例整理工作之初,我每天穿梭于不同的信件。当时我遇到一个案例,需要总结出孩子的变化,我不理解孩子的变化在哪里。后面一馨告诉我,孩子的变化并非只是肉眼可见的直接行动,也可能是情绪的转变,比如从不信任、不愿意分享到敞开心扉。我这才发现,我陷在了固有的工作思维里,没有真正代入孩子的角色并产生共情,但只有沉浸到工作当中和赋予工作意义,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被提高。
后来我会在案例中,将一个个故事串起来,让信两端的人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吸引着我像追剧一样去了解书信中的孩子和志愿者,这样看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而在蓝信封实习的每个阶段性复盘都会让我不断反思自己,也可以听听其他小伙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再总结再实践,思考、实践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有得到提升。
之后我选择了续约,后来想想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我觉得线上办公似乎有很多接触不到的地方,让我“不甘心”就此结束第一段专业实习,关于书信的连续剧,我还希望有更多“续集”;其二是我是一个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人,刚来到蓝信封线下实习时的充实和忙碌让我觉得很踏实。
在教资面试与家访的抉择间 我选择了后者
2023年5月6日,我收到了一封来自蓝信封的邮件——“以下为蓝信封2023年Q1协力营安排,时间是5月12日-16日,请注意查收。”
我放下手机,看着桌子上的日历,5月13日这个日期被我用红色笔圈了起来。我习惯性地叹了口气——我报名了那天的教资。如果放弃教资面试,就意味着我要再等半年才有拿到教资证书的可能。
“但如果放弃去协力营呢?”我在心里默默向自己提问。那时我在蓝信封的线下实习即将要结束,如果放弃去协力营或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在教资面试与家访的抉择间,我选择了后者。
如果书信是连续剧,家访更像是一部电影。在书信中,我看到了多元的乡村孩子;而家访中感受会来得更快,也可以从孩子的真实环境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
▲ 素意去协力营家访的照片
那时我在家访中遇到一个孩子,对我们的到来毫不胆怯,甚至异常热情。前一天晚上我们约定了次日早上10点见面,孩子刚起床就给我们打来了电话,仿佛在担心我们不守承诺:“姐姐,你们是不是今天来?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准备抵达孩子家,他早早就在路口等着我们。因为孩子拿的是爷爷的老人机和我们联系的,没有办法发送定位,我们走了好一段路才见到了他,“你们怎么走那么久才到呀?”这一句看似责备的话,我想大概是他对我们到来的无限期待,而期待背后又是什么?当下的我还在等待一个答案。
孩子对第一次见面的我们似乎没有多大的防备,问及学校朋友、家人、学习、书信他都愿意与我们诉说。我们一起和孩子,孩子的爷爷、弟弟吃了午饭,准备前往下一个孩子家。仅仅在半天不到的时间里,他似乎就对我们产生了依赖,不希望我们走。
或许是因为他能与外界产生连接的只有爷爷的一台老人机,或许是他主动前去找朋友玩却没有得到陪伴,或许是面对人生的迷茫学不进习也没人告诉他可以怎么办……他在他的困境里,我感受到一丝无力,但我也知道处在那个生活环境中的他想要改变,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实现的,也不是我们到来的半天就能全然改变的。但至少书信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能给到这个孩子一些陪伴,一些鼓励。
协力营的家访两者都让我对专业学习有更加强的认同感,社工对孩子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帮助,对孩子健康成长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有意义的。
和蓝信封的缘分 一切都有迹可循
其实早在高中,我就听过蓝信封。当时在高考结束后,姐姐推荐我参加一个写信活动,姐姐也当过两期通信大使,她和我说,在这里写信很有意义,和孩子写信仿佛看到以前的自己。
我和姐姐之间也爱写信,就像妈妈很喜欢在我的行李里边偷偷塞零食一样,我的姐姐会偷偷在我的行李里塞信。在我人生的重要时刻,中考、高考或者迷茫的时候,她都会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我,我能行。父母不在身边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姐姐就是给予我最大安全感的人。
▲ 素意和姐姐的合照
之后我成为了通信大使,来到蓝信封当实习生也是一件再顺其自然不过的事情。
说起留守儿童,我会想起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天学校发了一张单子,登记留守儿童,我依稀记得那天我打电话问妈妈,我是不是留守儿童,虽然我不记得妈妈给我的答案是什么了。现如今也可以知道,其实我不是留守儿童。学龄前我是和父母一块儿住的,学龄后因为无法很好照顾我们所以将我们放在爷爷奶奶那,爸爸妈妈就在离爷爷奶奶家三公里的地方开了开店。周末我会到那里去,妈妈一周也会回来几次。
后来在和通信妹妹写信的时候,我会很容易代入到孩子的情绪中,理解妹妹的父母不在身边,也理解妹妹的奶奶偏心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坚信,文字是有力量的,也在不断的治愈自我。
在妹妹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期那个同样渴望陪伴的自己;
在书信之间,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故事,仿佛连续剧般在各自的生命线上延续自己的故事;
在家访中,我走进了乡村孩子生活的真实环境,看见了更加多元的孩子;
在蓝信封的实习中,我对专业学习有更加强的认同感,社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始终相信,不冷漠,了解他人,起而行之,方乃青年。
—END—
文/华农实习生 蔡素意
编辑/大婷
图源/蓝信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