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了解蓝信封月捐计划
罗菁云,蓝信封全职,负责实习生工作,负责机构实习生工作团队的招聘考核、培训支持、项目任务等管理工作,曾是蓝信封的大使(2018)和召集人(2019)。
上面的视频,是我在2021年末,自导自演并粗糙剪辑出来的一条视频,现在看来,依旧能够反映一部分的我。时隔两年,当我需要再执笔写下关于自己的故事时,又是另一种心境。
“罗菁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在电脑前敲下一个又一个文字,然后又一个一个地把它们删掉。这已经是第5个晚上了,我依旧很难决定从何处讲起自己的故事,更真实地讲述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开始追溯回过去的不断在探索世界的25年,或许别人眼里的“我”,能够帮助我拼凑起我的故事,以及我与蓝信封的故事。
在通信妹妹眼中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我是留守儿童,父母陪伴的缺失有时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极其孤独的。我的初中生活,它是有些昏暗、充满着“刀光剑影”的——成绩退步了不会有人理解、没有人无条件地支持着我、做错事家人动不动就会说“不想读就不要读了”这样的话。
在大二那一年我通过学校的青协了解到蓝信封,毫不犹豫地加入并成为了通信志愿者。我的初衷很简单:我想要让与我通信的孩子知道,我会陪着她,我会隔着万里见证她的成长,我不希望她与我有一样的感受——认为这个世界孤独无比,无人陪伴。
说起这份经历,我是满怀自豪的,但也有一些遗憾,与我写信的孩子未到通信结束时间便选择了辍学,在我给她回信后她也再没给我回信了。
2019年10月10日,那天通信大使都在群里分享自己收到了孩子的来信,我点开蓝信封邮筒的个人主页,退出去,又再点进去,始终没有收到孩子的来信。一开始,我以为是在上次我给她回信时提到了一些自己难过的心情,让她误会我不想再继续通信了。
我立刻在项目学校群反映了这件事,项目学校老师告诉我,国庆假期结束后她没有返校,并且联系不到她。
过了大概一个周,项目老师给我打了个微信电话,正在上课的我手忙脚乱地把电话挂掉了。过了一会老师给我发消息,说她正在妹妹的家里,问我能不能劝她返校。
“她打算辍学。”
我离开教室给项目老师回了电话,和妹妹说了很多,当时有一段对话我到都记忆犹新。
“你想继续给姐姐回信吗?”
“姐姐还在等你给我回信,如果你不回学校我们就没办法继续通信了哟。”
“我们以后也没办法见面了哦,你不是说了长大以后要来见姐姐吗?”
电话的那头传来啜泣声,停留片刻,妹妹带着哭腔对我说:“姐姐,我很想和你继续写信, 但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不读书这个念头了。”
无力感冲上心头,我只能又劝说了几句,也拜托了老师几句,挂掉电话恍恍惚惚地回到课堂上。
后来我要到了妹妹的联系方式,在放学后和她拨通了第一次视频。妹妹长得很可爱,我给她看我的大学,她说:“真好,姐姐的学校很宽敞,很漂亮。”
我继续和她聊了很多,告诉她上大学以后的生活,同样的话被重复了很多遍,最后我问她:“你现在有想回学校的想法吗?”
她犹豫了,但还是回答:“有一点点,但是姐姐,我还是想再考虑考虑。”
她又补了一句:“姐姐,你是一个很热情温暖的女孩子。”
我回想起在她给我的第二封信中,她也给我写下了相似的话。
▲ 菁云的通信妹妹给她写的信件片段
我不知道可以再说些什么了,只是和她说天气冷了,要照顾好自己,我期待她的回复。我当时很无助,也很无奈,不知道要再做什么才能让她下定决心回到课堂,重新找到那本该属于她的快乐的校园生活。
后来妹妹没有给我回信,在电话上也联系不上了。现在想起来这件事还是觉得挺难过的,如果我早点和她通信,她上小学时就接触到蓝信封,她是不是就能没有要辍学的想法了呢?
我只能安慰自己,或许我在妹妹眼里的温柔、热情、开朗,能够为她今后的所有日子带去一些陪伴感和支持感。
在这一次的通信结业后,我带着惋惜与遗憾的,报名成为了高校召集人,并召集了身边很多朋友也成为了通信大使和月捐人。
是的,我希望继续做一个开朗活泼、能温暖别人的人。
在父母眼中 我是一个“定不下来”的人
2019年4月,我参加了蓝信封召集人的城市协力营。
我们去街头做劝募活动,去看见青年成长的可能性,去听蓝信封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全职公益”这个概念,当时大二的我只觉得自己能力太小,还不足以伸手就能够触及。
蓝信封召集工作结业后,我开始面临着毕业、就业这些繁杂又压力重重的事。
我和妈妈电话沟通,和她表达了我不想回家乡工作的想法,她当时很坚决地表示了不同意。她告诉我不在家乡工作的话,经常不能见面,我身体不好她也很难能够跑大老远地来照顾我或看我,甚至以后结婚了距离太远了关系会变生疏等等之类的。
▲ 菁云和家人的合照
我也没说什么,只是用“嗯嗯、再说吧”这样的词就敷衍过去了。当天我在手机便签上记录下了这段对话,也写道:“觉得心突然就柔软起来,但是想想,我还是愿意做一只孤独孱弱却又自由漂泊的鸟。”
我认真地想了想,我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我应该问问我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怎么做。
于是我开始投递简历找工作,无一例外,所投递的工作都是在成都市的,最终经过面试、十天培训、试讲,进入了新东方成为了小学语文的网课老师。
在这份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和孩子们沟通交流,但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报寒暑假课程的孩子们基本都是用较低的报名费来上课的,寒暑课结束到下一阶段的课程后,家庭条件一般的家长们无法支付更高的辅导费,家庭状况较好的孩子就可以继续接受更好的课程。
▲ 菁云上网课时学生的留言
且不能继续报名的很多孩子为留守儿童,在上课时他们都很开心和认真,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寒暑假,上网课也成为了缓解他们孤独的一种方式,课程结束后,也就意味着我的陪伴也结束了。我是无力的,我只能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尽自己的努力将知识、有用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
暑假结束了,我也离开了那里,因为似乎没有让我留恋的东西了。但之后我又会去到哪里呢?其实我自己也还没想好。
在青旅朋友眼中 我是一个“温柔亲切”的人
我没有马上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先去旅游,去见许久不见的朋友们。后来在朋友推荐下留在了重庆朋友的青旅店帮忙。
我在感受青旅文化的同时也体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的人文和文化的相互交织,持续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多样与绚烂。
▲ 菁云在青旅工作时绘画的黑板版
在青旅工作久了之后,我发现我在接受着不同的客人的世界观——有意义的、深刻的世界观,无意义的、肤浅的世界观;也在接受着不同片面的评价。
尽管大家对我的评价都是——可爱、热情、温暖等等美好的词,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觉了哪些是真诚、真心的评价和分享,而哪些是纯粹出于带有目的性的搭讪以及虚伪的、无意义的对话。
正当我焦灼不安时,我看到了蓝信封的推文「在广西百色,有5360位乡村孩子在等你回信」,突然热血沸腾,我家乡的学校竟然也参与了蓝信封项目,我心想,那我是不是可以成为蓝信封的全职呢?但又担心许多,我与公益的距离太远,以我这么小的能力,我是否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我想起我昏暗的初中生活,想起在小县城里卯足了劲读书但没有人支持的那种艰辛,想起与我通信时辍学的妹妹,想起那些上低价课的孩子们。最后我又想起,在青旅过生日时,店长高高帮我许下的一个愿望:去做那个最真实的你自己。
于是我向蓝信封投递简历这件事的勇气份量就多了许多。
要换工作的阶段焦虑又难熬,值夜班的我坐在前台准备面试工作,看着广州的租房信息,听着客人们深夜谈话、打游戏、看视频的声音我就坐立难安,担心自己的这个决定太过于莽撞,也担心面试不过等等。好在我为面试做足了准备,也带着一颗恳切的心,最终通过了面试也签订了年后入职的合同。
我不断提醒自己,不管是谁、或是发生什么变动,都不能改变我所做的决定。于是我拖着两个行李箱,来到了广州,来到了蓝信封。
在我自己眼中 我是一个内心逐渐充盈的人
我很容易自我否定,但在蓝信封,我逐渐有了不断对自己说“我可以”的时刻。
在刚加入蓝信封的第一个月,我在办公室里遇到了以前去过高校召集人线下协力营的一位蓝信封老伙伴。
我没有想到她还记得我,因为当时作为召集人的我所做出的成绩并不是那么的突出。晚上她邀请我吃晚饭时,我是忐忑的,也有着莫名其妙的紧张。
晚饭结束后,我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手机里传来了一条微信消息,是她给我发的。
“选择蓝信封全职这条道路,我觉得还是不容易的,从老家到成都,再来到广州,走了很多路,还是坚定在蓝信封,真的想为你鼓掌呐喊!”
当时我刚来广州不久,对这边的气候极不适应,总是长痘,生活节奏也很不适应,物价房租老贵,感觉广州拥挤又快速,尤其是自行车和小电车,我总觉得他们骑的时候不把我撞飞都不罢休。相比起来,成都真的是我的天堂。
好几次我早上起得老早还要在地铁里苟延馋喘的时候,我都在灵魂发问:我为什么来广州?我真的可以在这个城市坚持下去吗?
看到她的信息之后,我觉得恍然醒悟。我来广州是因为我热爱蓝信封所正在做的事情,这也是我想要做的,于是我对自己说:“我可以,我可以坚持下去。”
▲ 菁云刚来到广州时拍下的夜景
在蓝信封第二次对自己说“我可以”,是第一次做线上孩子招募的时候。
因为有在新东方讲课的经验,我做起了孩子招募的线上直播,让有意愿写信的孩子顺利参与通信。即便如此,我还是很紧张,在第一场招募时有6个人围着我听,易紧张体质的我当时更慌张了,手和声音抖得厉害。
我一边紧张得时刻盼着直播快点结束,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打气,漫长的1小时过去了,但在这之后,孩子招募成了我在蓝信封最最喜欢的时刻之一。
而在此后的每一次招募结束时,我就想起我在自荐信中写的:“我相信未来有更多的孩子的人生因为我今天的决定而变得更温暖明亮。”
我有在努力地兑现这个诺言。
而此后我也有了更多对自己说的“我可以”的时刻,在当我为孩子在书信中诉说自己的心事而落泪的时候,当我在协力营家访拥抱了第一个通信孩子的时候,当我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热爱公益的实习生的时候,这些时刻都给予了我许多力量。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温柔亲切的人,能够快速地与人拉近关系;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定不下来的人,总有勇气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这些,都是我过往看不见的或者是从前不愿意接受的,但又是真正的我。但在蓝信封的时间里,我愿意逐渐接受别人的称赞,承认自己也是优秀的、能够做成自己热爱的事情的。
我想也是“我可以”这句话带来的力量,它让我内心愈发充盈。
任何人内心的那句“我可以”,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加油鼓励,也可能不只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意味着我们是不想辜负自己热爱的事情本身的,更不想对自己妥协以及投降,不想在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之时就草草了事,或是就认定自己只能做到某个程度的。
过去25年探索世界的时间里,从事公益是我探索世界的一次勇敢决定,未来,我也将在这个领域里继续探索,继续坚持自己的热爱,做一个内心充盈的人。
如果你也希望在这个领域里和我们一起持续探索,蓝信封欢迎你的加入!
.
– END –
文/蓝信封全职 罗菁云
编辑/大婷
图源/蓝信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