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加入蓝信封月捐人计划
小萍:12岁,来自湖南岳阳
蓝信封大使:小林姐姐
通信时间:2022年11月至今
,
“众所周知,在现在这个快时代,写信是一种慢沟通,但蓝信封就是在做这样一件慢慢来的事。大人的世界很快,但孩子的成长很慢,蓝信封愿意陪他们一起,慢慢来。”
—小萍家访故事小结
,
01 七十公里外的县城,到不了的远方
“我觉得县城里的初中生才像真正的初中生。”——这是即将上六年级的小萍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12岁的小萍是湖南岳阳人,一直就读于镇上的小学。
同她一样,学校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会顺其自然地升入镇上的中学。但小萍觉得镇上的中学生没有中学生“该有的样子”,她理想的中学是七十公里开外的县城里的中学。
“那么在你眼里,真正的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呢?”我们问道。
小萍思考了一会儿,只用几个简单的词回答:“爱学习,上进,比较拼。”
“你怎么知道县城里的中学生比较上进,而镇上的中学不是这样呢?”我们继续问道。
小萍告诉我们,自己的姐姐在县城读高中,她从姐姐那里听说过县城里的情况,那里的学生是从各个学校选拔出来的,普遍比较优秀,学风也很好。而她自己则听说和目睹过镇上一些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给她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从小萍妈妈的口中得知,小萍的姐姐从小就是学霸,小学和初中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去年凭实力考上了县一中,也是周边最好的高中。据小萍妈妈说,从一中出来的学生,高考最差也是一本。
而小萍的成绩比姐姐当年还要好,长期稳居年级第一的位置。
“从小到大,她们姐妹两个的学习我基本没有管过。”说这话时,小萍妈妈的脸上洋溢着自豪感。
“那是什么原因小萍不能到县城里去上初中呢?是因为学籍的问题吗?”我们问道。
小萍妈妈说,其实学籍并不是问题,不能到县城上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距离太远无法接送,二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小萍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儿都靠小萍妈妈一人操持。一起居住的还有小萍的爷爷,他腿脚不方便,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人。小萍的姐姐在县城住校,因为正好有同学家长顺路接送,才解决了周末往返的问题。小萍妈妈坦言,如果小萍也到县城读书,她根本无法顾及。
经济上的压力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2019年,家里投资扩建了可圈养一百头猪的猪圈,本想着通过养猪多赚些钱,怎料投放的第一批猪仔就赶上了流行性猪瘟,在同一天内全部死去。这次损失给家庭带来了重创,这两年虽已渐渐缓过来,但对家庭来说仍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小萍妈妈说,如果小萍去县城上学,无论交通还是生活成本都是巨大的,以现在家里的情况根本无力承担。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小萍妈妈显然深思熟虑。她告诉我们,小萍的姐姐当年读的也是镇上的初中,通过三年努力考上了县一中。她已经打听过,只要中考成绩在镇中学年级排名前十五就一定能被一中录取。在她看来,小萍的成绩比姐姐当年还要好,她相信小萍一定能考取县一中,到时候就可以实现去县城读书的愿望了,只不过比现在晚三年而已。
后来小萍对我们说,其实她理解家里的难处,也已经接受了不能去县城读书的现实,她只是有些遗憾,但并不难过。只不过她第一次提出想要去县城读书的想法时,爸爸妈妈对她说不能去的原因是因为学籍,当她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后,她觉得爸爸妈妈糊弄了自己,心里不免有些难受。
最后,小萍说出了她想去县城读初中的真正原因:“其实我是看到镇上的初中一些不太好的风气,我有点怕自己会受到影响,会松懈,导致成绩下降。”
“所以,你想上县城里的初中是因为周围都是优秀的人,可以逼自己更加努力学习,是这样吗?”
小萍无声地点了点头。
,
02 我想走出去
第一次见到小萍时,她给我们的印象是漂亮、腼腆。
小萍皮肤很白,身高已有一米六,身形偏瘦,小巧的脸上架着一副粉蓝相间的宽边眼镜,一双大大的眼睛时不时被鬓边蓬松的刘海遮住。熟络了之后她向我们吐槽她的眼镜,说不知为何当时自己会选这样一副眼镜,现在看起来很幼稚。
除了不能去县城上初中有些遗憾外,我们问她:“作为年级第一的学霸,在学习上还会有什么烦恼吗?”
“当然有!”小萍不假思索地回答。
她告诉我们,自己的文科比较好,数学不够好,她会为此感到焦虑。作为年级第一,她坦言自己对成绩很敏感,害怕被人超越,比如有一次被年级第二反超,这让她焦虑不已,下决心一定要反超回来。
不仅是成绩,小萍在其它方面也保持着敏感。我们想起家访前我们第一次电话联系小萍时的情形,她直接挂断了电话,直到第二次打过去她才接。她和我们解释说,因为来电是陌生号码,且对方说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本地话,她觉得可能是诈骗,果断挂断。
如果说小萍对于法规方面的警惕让人佩服的话,那么下面这件事就让人惊叹了。
在聊天过程中,我们谈到了追星和玩梗。小萍告诉我们,虽然网络上“鸡你太美”这样的梗已经铺天盖地,但她很反感班里的同学说这样的梗。
小萍说:“虽然我不是这个明星的粉丝,但首先,我认为这是对这个明星本人的不尊重;其次,这个梗很难听,讲这个梗本身就很不好。”
有一次,班里又有人说这个梗,她便忍不住走上了讲台,以班长的身份严厉地告诫大家这是很不尊重人的行为,要求大家不要再玩这类梗。这次说教管用了一阵子,但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开始说了,这让小萍感到很无奈。
小萍说自己的偶像是赵露思,她给我们讲了赵露思经历严重的网络暴力仍然积极向上、坚强面对的经历,这些经历鼓舞了小萍,她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赵露思那样,面对别人的非议,不要理会,勇敢地做自己。
外表的乖巧和内心的成熟形成了反差,随着沟通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小萍的了解也更加多面化。
“我想走出去。”
被问到对未来有什么期许时,小萍这样回答。
这个问题似乎也让小萍想到了什么,她主动提出要给我们看她画的画。
她从卧室拿出的几幅小画让我们眼前一亮,有蓝天白云下的郁金香,有晚霞碧海边的栀子花丛,有暖色云朵里的可爱星星……这些小画约五寸见方,是用类似油画棒材质的颜料画的,作画的过程也和油画类似,要同时用到笔刷和刮刀。
“你学过画画吗?”我们问道。
“没有,就是自己摸索着画的。”小萍回答。
我们的赞叹让小萍很兴奋,她说原本就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看,现在更有信心继续画下去了。
这时候,小萍的那句“我想走出去”突然就有了原由:
她成绩好、心思细;她对未来有憧憬、有规划;她比同龄人更敏感、更成熟;她像一只待飞的鸟,别的鸟儿还在忙于找食吃的时候,她已经站在巢头寻找飞翔的时机,她的每一幅画都描绘着她想要飞去的诗和远方。
,
03 爱,也可以留守
除了小萍,和我们沟通最多的是小萍的妈妈。
家访的几天中,小萍妈妈每天都热情地招待我们。为我们准备西瓜和茶水,还专门到镇上批发了雪糕,为我们做了一桌子的菜,并且执意骑电动车送我们到其他的家访同学家去。
“她(小萍)还是比较能干的,平时会帮我做些家务,简单的饭菜也会,会煮面。她的房间从来都是自己收拾,从来不要我帮忙。”
“她姐姐我基本上也没有管过,学习也一直很好。她姐姐比她会做饭,能炒很多菜,她就只会简单的,比如煮面。”
小萍妈妈很健谈,从她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她对两个女儿的认可。
成绩好、性格好、有志向、爱劳动、心智成熟,小萍和她的姐姐怎么看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即使在大城市中,这样的孩子恐怕也是家长们心中的标杆。
“她们姐妹俩成绩都这么好,有没有在外面上补习班呢?”我们好奇地问道。
小萍妈妈摇摇头:“没有,补习班很贵的。我们这边有人去上补习班,一个暑假就要花几千块。”
“那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姐妹俩成绩能一直保持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
“秘诀?没有秘诀。就是上课认真听,回家认真完成作业。我对她们的要求就是回到家不允许先玩,一定要先做作业。而且做作业的时候不能拖拖拉拉、边玩边做,就是要抓紧时间做完,做完就可以玩了。如果学校里的东西都不能好好完成,去外面上那些补习班有什么用嘞?如果学校里的东西你学会了,那自然就不用去上补习班了。”
“那么对于孩子玩手机这类电子产品,您是怎么管理的呢?”
“她自己没有手机,我的手机不用的时候会给她玩一下。完全不让她玩也不行啊,我自己干活累了还看手机呢,我就喜欢看那些短视频,那你怎么能说不让她玩嘞?但是我给她规定,我不用手机的时候她才可以拿去,但绝对不能玩游戏,所以她玩什么我都知道,而且也不会玩太长时间。”
简单的沟通已经让我们感受到韵萍妈妈的智慧:
1. 对孩子保持认可的态度;
2. 认真对待学校作业,杜绝无效用功;
3. 通过母女共用手机来管理孩子电子产品使用的内容和时间。
后来我们有了更多和小萍妈妈独处的时间,也获知了更多信息。
小萍的爸爸在外地打工,是一家饭店主厨,是小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爸爸每个月有两天假可以回家,平时每天都会打电话或者与家人视频。
小萍妈妈年轻时在外面打过几份工,由于性格要强又能吃苦,和同期打工的人相比,她拿到的工资总是比人家多出不少。
“如果我一直在外面打工的话,现在早就存下三四十万了。”小萍妈妈毫不掩饰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但她表示,看到身边很多父母双双出去打工的家庭,孩子有的学坏了,有的荒废了学业,有的得了抑郁症,她便决定放弃外面的工作,回家陪伴两个女儿。她认为,也许夫妻二人都在外面打工确实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但如果付出的代价是牺牲孩子的教育,她觉得不值得。
返乡后,小萍妈妈承担了所有家务。房前有稻田和菜地,山上有果园,猪圈里圈着二十几头猪,院子里拴着几只羊,鸡笼里拢着一群鸡。很难想象这些家务和农活儿都是由一人承担。只要不是与我们坐下聊天,便见不到小萍妈妈的身影,她要么在猪圈,要么在厨房。听说我们家访结束的当天,她独自一人到山上的果园里打药打到晚上八点。更不要说还有两个女儿和行动不便的爷爷要照顾。
因此,提及小萍曾想去县城上初中的事,小萍妈妈坦言自己确实有心无力。发生经济变故时,大女儿已经懂事,上了高中后除去生活费鲜少向家里要钱,一台初中时购买的手机一直用到现在。那时小萍虽还小,但也知道家里的情况。虽然小萍妈妈不会隐瞒家里的经济状况,但也不会让两个女儿感受到过多的忧虑,甚至鼓励两个女儿在淘宝上自行购买一些喜欢的物品和衣服,用她的话说:“女孩子长大了嘛,总有想要的东西,总要有几件漂亮衣服。”
小萍妈妈的这份用心在爷爷身上也丝毫不打折扣。我们看到小萍的爷爷走路虽不方便,却有一辆轻便又灵巧的轮椅,坐着它出门的爷爷在路上行进如飞,可比走路快多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这样的轮椅肯定很贵吧?”我们问道。
“三千多呢,在城里订的。”小萍妈妈回答。
“小萍和爸爸关系好还是和妈妈关系好呢?”熟络之后,我们半开玩笑地分别向小萍和妈妈问出了这个问题,但答案还是我们有些意外,她们的回答竟然都是“爸爸”。
虽然小萍的爸爸常年在外,但几乎每天都电话或视频与家人家长里短。爸爸和女儿亲近的“秘诀”是:每次小萍遇到什么事情,或被老师批评了,或与同学有矛盾了,妈妈可能还会问一问究竟,而爸爸则总是毫无保留地站在小萍这一边,铁杆儿地支持小萍,这让小萍与爸爸的关系很亲密,也很特别。但我们从小萍妈妈的眼神里却没有看到一丝醋意,只有幸福和欣慰。明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是妈妈,为什么孩子反而与爸爸的关系更亲密?这是个好问题,谁又能说这不是爸爸妈妈的刻意引导呢?
“您虽然总说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您教育孩子的方法却是很多教育专家一直都在提倡的。”
“我没有想那么多,我就是自己觉得对然后就那样去做。”
“您也提到闲的时候会刷刷视频,那您会看一些讲家庭教育方面的视频吗?”
这一次,小萍妈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羞赧地低头一笑,然后抬起头来看着我们,轻轻点了点头。
深入的沟通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韵萍妈妈的智慧:
4. 作为家长也始终保持学习,更新观念;
5. 家庭遭遇困境时,家长不盲目扛下所有,子女也适可分担;
6. 即使外出打工,只要用心,同样能为孩子提供有效陪伴、维持亲密关系。
,
04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学校成绩优秀,在家里备受关爱,12岁的小萍还能有什么别的烦恼吗?
“这些都是通信姐姐给我写的信。”小萍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卧室抽屉里整整齐齐的一叠信封给我们看。
这时,小萍妈妈刚好走进来,小萍用身体护了一下她的信,意思是妈妈不可以看。
我们调侃道:“小萍妈妈,小萍不给你看她的信你会不会好奇啊?”
“我才不好奇!”小萍妈妈用带着笑意的爽朗声音回答:“和她通信的是大学生,总归对她是好事。再说是学校组织让她们写信,我肯定放心的。”
我们又笑着问小萍:“那可以给我们看吗?”
“不可以。”小萍也笑着拒绝了我们。
我们有些不死心:“那么能不能读一小段通信姐姐让你印象深刻的回信呢?”
“嗯……不可以。”小萍还是笑着拒绝了我们。
我们不再追问,小萍妈妈为孩子建立了尊重隐私的意识,我们不能打破它。
“那么可以说说和和远方的姐姐通信对你有影响吗?”
这次小萍没有拒绝,她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很确定地说:“有!”
小萍曾经被一名高年级男生表白,这名男生在遭到小萍的拒绝后仍纠缠不止,还让他们班的几个女同学帮忙传话。为了躲避追求,小萍在学校偶尔碰到这名男生或他的同学时,便敬而远之。但在校外,这名男生更加肆无忌惮,会召集一帮同学帮他一起追小萍。
有一次,小萍和闺蜜在广场上玩,发现这名男生也在,便立即离开了广场。但这名男生当时骑着自行车,速度很快,加上几个好朋友的帮忙,小萍被追得很狼狈,在闺蜜的帮助下跑了好几条路才甩开他们。
小萍本来也觉得没什么,但这些事渐渐在同学之间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离谱,最后听到故事是:这名男生对小萍特别好,但小萍总是摆架子、装高冷,故意戏弄这名男生。小萍差点气炸,她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被骚扰的是自己,最后却被说成是自己戏弄别人。
小萍告诉我们,因为她是班长要管班级纪律,本来就得罪过很多人。再加上她是班里的第一名,平时会遭到一些同学的嫉妒,学习上略有差池更会被个别同学奚落。这次的事情让她成为了八卦的对象,同学们的议论和起哄让她很难堪。
小萍说:“那段时间,我心情真的很差,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些事会和家里人说吗?”我们问。
“不太会,因为也说不清楚。会和小琦讲(小萍的闺蜜),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你写信把这些事告诉了通信的姐姐?”
“对。”
“那通信姐姐是怎么回应你的呢?”
“我写这件事的时候是很气愤的,但因为回信是很慢的嘛,我不是立刻就能收到姐姐的回信。所以其实收到回信的时候,我自己已经慢慢好一点了。”
“所以在收到回信的时候你其实已经自我平复一些了?”
“嗯,算是吧。但姐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力量,那句话一下子就说到我心上,让我一下子……”小萍边说边用双手做了扪胸的动作,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让你一下子释然了?”
“嗯对!”小萍连连点头。
“她是怎么说的呢?”
“她一开始说了一些让我做好自己、不用理会别人这样的话,后来她写了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突然觉得这句话好酷,然后我一下子就觉得那些事都没什么了。”
后来,小萍选择了勇敢回应,她主动找到帮那名男生传话的女生,明确拒绝了男生的追求,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最后连小萍自己都没有想到,她竟然和几个传话的女生成了好朋友,并表示接触之后发现她们都是很好的学姐。她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勇敢回应,既斩断了烂桃花,又收获了新友谊。
至于那名男生,小萍说听说他不久又去追求别的女孩了。
不过对此小萍显然已毫不在意,她说:“我都没有想到这个结局,我觉得我是赢家,那几个学姐真的对我很好,很照顾我,我特别高兴认识她们。”
,
编后记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从前刻板的群体画像,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在这样的趋势下,小萍的故事就更有借鉴性,小萍妈妈的教育理念虽来自乡土,却比许多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加高明。
我们特别注意到的一点是,在三天的家访过程中,鲜少听到小萍妈妈提及孩子的不足,而在其他孩子的家访中,大部分父母会当着孩子的面细数孩子的无数缺点。在充满正向反馈的成长过程中,小萍不断努力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因为自己有什么不好,而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她的内驱力来自于对自我的高要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另外,在外打工的父亲竟成为小萍最亲近的家人,表面上看归功于父亲每天一个电话与女儿的沟通,深层去看,则是归功于小萍父母携手配合为小萍创造的专属关爱。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竟从未缺位,这一点甚至应该引起从未外出打工的父母们的深思。
小萍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是青春期阶段孩子最常见的烦恼之一。青春期的孩子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有关注异性的倾向。前面提到过,小萍认为自己平时会被一些同学嫉妒,略有差池更会被个别同学奚落。但事实上,我们后来恰巧家访到她提及的同学之一,从家访情况来看,这位同学并没有她所猜想的一些心理。这和小萍的个人感受力有关,她在同龄人中比较出众,受到的关注更多,导致她对于外界的反应更加敏感,很容易把一些行为的随意性误认为针对性。
但小萍又觉得同学之间的事不想告诉家人,于是就把这些心事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了她的通信姐姐。当收到通信姐姐回信的时候,姐姐的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她一下子释怀了。其实她在写信和等待回信的过程中已经在慢慢地自我消解,通信姐姐的这句话就像打开鲁班锁的最后一扣,终于打开了她的心结。
众所周知,在现在这个快时代,写信是一种慢沟通,但蓝信封就是在做这样一件慢慢来的事。大人的世界很快,但孩子的成长很慢,蓝信封愿意陪他们一起,慢慢来。
,
如果你也想报名成为通信大使,陪伴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可点击下方按钮申请。
,
,
蓝信封通信大使八字真言:平等、尊重、陪伴、分享。
–END–
文/核心志愿者团队
编辑/小杂
图源/蓝信封行动